Search


//本土研究社陳劍青指出,現行公私營合作模式讓環保團體收受發展商的保育基金,有兩個可能出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//本土研究社陳劍青指出,現行公私營合作模式讓環保團體收受發展商的保育基金,有兩個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——其一為發展商可開設子公司發展新界土地,萬一豪宅入伙後,子公司因各種理由倒閉,保育基金如何延續?難道要環保團體「倒貼」?需提防發展商「外判」環保責任的後果;其二,若發展商在別處破壞生態,受人錢財的環保團體能否擔當監管和反對的角色?發展商過往雖有贊助環團以改善形象,但贊助跟注資基金有本質上的不同。

陳劍青指出,該2002年的判決除了令豐樂圍村民被逼遷外,更開了先例,因林官判斷農地的租賃不受「業主及租客(綜合)條例」保障,令其後新界非原居民租戶面對發展商收地逼遷時,以為再無法律空間與之周旋,無奈放棄經營半生的農地和家園,故此案例後,發展商收購農地的進度明顯加快,對生態構成嚴重破壞。以魚塘為例,發展商收購後趕走村民,魚塘荒廢,無魚可吃,雀鳥就集中在鄰近少數仍在經營的魚塘內覓食,漁戶損失嚴重,唯有加網攔截。原本人鳥共生、平衡自足,變成人鳥對立的關係。//

Sunday Workshop-- 通識導賞﹕豐樂圍 濕地保育戰

//一直以為元朗和天水圍是兩個獨立的區域,互不連接,坐輕鐵兜大圈經洪水橋,來往兩區要近十個車站。

走路卻是另一番景致,從元朗工業鸷後方的大井圍出發,放眼看去是大片魚塘,走過塘壆小路,二十分鐘就到嘉湖山莊。

這片魚塘叫豐樂圍。地圖上找不到它的名字,歷史卻一點不短。豐樂圍在英人取得新界後發出的批地書上稱為大井,該處地域業權在一九三五年轉由「豐樂公司」持有,因而得名。位於鹹淡水交界,這裏最初是鹹水稻田,一九三0年代末改為基圍,七十年代再轉型為魚塘,出產著名的元朗烏頭,有價有市,是豐樂圍最風光的日子。如今它卻水靜鵝飛,人去塘空,成為濕地保育戰的第一戰場。

早年購入豐樂圍地段的長實,自該處劃入保育區後,多次上訴城規會,終在九九年成功爭取將「自然保育區」改劃為「綜合發展及濕地改善區」,可建樓面面積十四點八萬平方米。其後長實打官司逐走村民,令魚塘荒廢;並找來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(WWF)合作,以在地盤內發展保育公園爭取城規會支持。目前這十九幢、高達十五至十九層的住宅發展項目已通過環評報告,待城規會最後通過,便可取得環境許可證動工。

豐樂圍方案的關鍵性在於,若獲通過,就是政府簽署《拉姆薩爾公約》後首個獲批在濕地保育區進行的發展項目,先例一開,多個在濕地保育區持有土地的地產商必群起效法。由南生圍、大生圍、以至新田、落馬洲大片魚塘濕地,原是政府向國際承諾保育的世界級生態系統,勢將被豪宅群重重包圍。//

全文見: http://news.mingpao.com/20130428/uad1.htm


Tags:

About author
本土研究社是一所推動民間研究的知識平台,希望透過凝聚一群有志參與各範疇本土研究的研究者,推動民間知識生產能力,是為當今社會缺席及各種民間運動急需的力量。 本土研究社集中推動以下幾方面的工作: 一、培育及凝聚和個政策範疇的研究能力,建立具研究能力的知識社群 二、以民間自養研究計劃的方式,支援各範疇的研究計劃 三、透過本土研究實踐,帶動民間自發研究風氣 四、鼓勵介入各類本土政策議題 如有興趣了解其他研究及支援本社,請電郵至[email protected]。 月捐支持本土研究社:https://liber-research.com/
本土研究社(香港)有限公司開拓自主獨立的本土研究,推動民間知識生產與普及。 撐起民間研究 Support Us: https://liber-research.com/support-us 本研 Telegram Channel https://t.me/liberinfo
View all posts